山东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净增加

发布日期:2024-06-28 16:01
浏览次数:86

山东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净增加

破解用地难 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6月25日,山东省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德州举办,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旨在引导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严格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意识。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徐阳介绍,山东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山东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德州等8市在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获得资金和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近三年,山东持续优化分级分类用地保障机制,出台一系列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坚持控增量、盘存量、建市场、定标准,推进低效开发向高效利用转变,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截至目前,全省21个县(市、区)获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伴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与日俱增。在守牢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如何保障好项目有地可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董家口经济区化工园区,曾经的一块闲置用地被有效盘活,实现了总投资额超50亿元的高效利用。

“园区用地紧缺,想要引进更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就要从自身挖掘潜力。”董家口经济区化工园区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工作专班成员郭永伟介绍,园区曾为一家省外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块560亩的土地,但由于企业资金断链,这块土地一直没有项目开工。2020年起,专班将土地全部回收后,一分为三进行精准招商。现在,首个招入的青岛惠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催化剂项目已经投产,第二家和第三家企业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和准入程序推进。

董家口经济区化工园区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工作专班,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的全新机构,专班成员来自自然资源、发展改革、招商等多个部门,职责是从有限的土地中挖出更多空间。为盘活长期闲置土地,专班采取协议回收的方式,保证了原企业利益。同时,为了把优质项目顺利嫁接过来,专班在企业前期拿地办手续过程中便主动对接,帮助企业尽快开工。

“地还是那块地,但是使用强度却比以前高多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心主任张岩表示,截至目前,化工产业园区清理腾退低效、闲置用地1656亩,引进高端化工龙头产业项目9个,同样的占地面积,产值增长了近20倍。

破解用地难题,山东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23年,全省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9.26万亩,完成国家任务量的165.61%;处置闲置土地6.06万亩,完成国家任务量的372.84%,均居全国前列。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的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生态空间。

站在沂南县岸堤镇王山峪生态造林区山顶,层层叠叠的茶树错落有致,侧柏、黑松、楸树等点缀其中。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荒山变绿海,得益于2021年以来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推进实施。修山、保水、育林、整田……投资55亿元,一盘棋谋划53个工程项目,生态修复总面积4090平方公里,系统改善区域生态本底。在王山峪村所在的东汶河流域,当地开展了“荒山造林、矿山修复、水土保持”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并通过修复季节性河流小微湿地等举措保证灌溉用水,荒山渐渐变了颜色。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山东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实施泰山、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建设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山东搭建起林长制、田长制、自然保护地监测等20个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全覆盖监测,守住了生态资源安全底线,促进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记者 张文婷 通讯员 宋辉)

责任编辑: 韩舟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