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服务队 荒山开发水井开挖 做的实事真不少

发布日期:2019-01-18 00:00
浏览次数:518
1月3日,服务队在后贺庄村现场研究沂河河道整治规划。记者马云云摄
1月3日,服务队在后贺庄村现场研究沂河河道整治规划。记者马云云摄
1月3日,服务队在后贺庄村现场研究沂河河道整治规划。记者马云云摄
1月3日,服务队在后贺庄村现场研究沂河河道整治规划。记者马云云摄
1月3日,服务队在后贺庄村现场研究沂河河道整治规划。记者马云云摄
作为山东“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的服务队之一,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于2018年9月到岗,三个月以来,他们一行十人摸查调研、精心谋划,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然而,区别于第一书记下乡扶贫工作,“千名干部下基层”两年后到底能带给服务对象什么?是否能解决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破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新春在即,记者深入沂水服务队采访,几个工作剪影或许能带来一些线索。
种啥啥不行的荒山
要迎来新生
农村的寒风凛冽袭人,街上人明显少了很多。
沂水县沂城街道前石良村的一处临街闲置房,三个多月前,门口挂了一个牌子:山东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这块牌子挂得静悄悄,并没引起当地村民多少关注,然而沂城街道有五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却意识到,当地的发展机会来了。
作为五个服务村中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76年出生的耿宝华看起来精干踏实,他是后贺庄的“当家人”,对于服务队进村一事,他搓着手告诉记者,“还是带你们去看看吧。”
跟随他来到村头一片农田,地里小麦青青,远处是一条河流,旁边是整齐的农居。“我们村有户籍人口825人,常住人口上千人,村里的最大问题是住得不好,大龄单身青年多。”他说,虽然在城乡接合部,但是由于村居改造一直没有实施,限制了村子发展。“村子脱贫了,以后咋发展呢?”他指着村里那条笔直的主干道,坦承自己的思路的确受限。
服务队到村后,四处走访调研,召集村两委以及村里党员座谈,很快发展新思路出来了:旧村改造、环境整治。他说,结合村里棚户区改造,拆出180亩地,可以搞好新村建设,他指着村后成片的土地说,将来这里将是一片新居。
“村里人有的一家三代还住一个院子,早盼着旧村改造。”他说,这个规划村民百分百都同意。
村东头的一个荒山土丘,那是环境整治的重点。记者爬上去时,这个百亩小山坡凌乱不堪,堆满垃圾,散养着鸡鸭。耿宝华说,一直以来,因为“种啥啥不行”,村民就在这里放养畜禽,使得这里成了一片荒山。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二级巡视员,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党支部书记、队长王树山却觉得这是“宝地”,他说,这一片将来都要进行连片整治,“山上绿化、修路,河道种植绿化带,建造步行道,打造沂河休闲健身园。”
服务队还盯上了另一个宝贵资源。沂河水从后贺庄村西流过,可河岸边堆着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大煞风景。向南几公里外就是沂水县城,那里已经开发,如果把这段整治好,建成文化、娱乐场所,可以成为周边市民、村民休闲好去处。在服务队的协调下,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已前来考察。
听着这些规划,耿宝华眼睛里充满了信任和憧憬,“真不愧是省里来的,人家眼界高。”他还提到一个细节,服务队刚到时,他带着入户调研,到一个农户的大棚里,王书记带着服务队的跟着施肥洒水,弄得身上都是泥巴点子,“没一个躲开的,都不在意。那时就觉得他们跟身边人一样。”
四口水井
让村里人很兴奋
就在记者走访时,一个服务队的老朋友来了。他就是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院长助理徐希强,这次他来是送一份水质检测报告。
“检测结果出来了,水质很好,锶含量是矿泉水标准的13倍。”他很激动。这个水质的检测来源是服务队刚给两个村里打的井水,一共四口井,分别在后贺庄村和前善疃村。
吃水难,灌溉难,是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困难。走访调研时,他们就把这个难题记录在案了。
他们也用心在考虑咋解决难题。在他们每日的工作笔记中,记者发现两个节点:
“10月30日(2018年,笔者注),王树山带队到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勘查院走访调研。”
“11月13日上午,沂水县沂城街道前善疃村钻井引水项目开工仪式现场,钻机马达声轰鸣,村民奔走相告,互传喜讯。”
不到半个月,难题解决了。
前善疃村党支部书记武传强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他说:“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和省地矿局免费为我们钻井引水,真是大事、喜事、好事。”
后贺庄村的村民也是那时才发现省里来了服务队,他们村里要有更大变化了。
四块展板
讲述同一个故事
沂水服务队的会议室里挂着四块展板,在他们看来,这其实是一个“故事”。
四块展板的主题分别是“我的乡愁我的家”“真情服务真情在”“牢记嘱托·打造样板”“乡村振兴·城乡联动”。
“这四块展板就是我们的工作思路、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王树山说,然而,把这四块牌子“挂上墙”并非易事。
刚来时,他们压力很大,因为在所有乡村振兴服务队中,只有沂水服务队在城乡接合部,5个村没有贫困村。“咋服务呢?人家有的村子自身发展已经够好了。”
他们放下背包,当天晚上就成立了支部委员会。接下来就开始了大调研,马不停蹄,从早到晚,不到半个月,他们就摸清了服务村的发展情况和滞碍所在。
“乡村振兴·城乡联动”,王树山指着其中一块展板说,这是最终确定的发展思路。而他们的目标是将服务的乡村打造成沂水县城后花园,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思路定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要因地制宜。1月5日,天寒地冻,前善疃村迎来了临沂一家公司一行7人,他们在村东的地里看了又看。这家公司初步计划在这里搞海棠种植,开发以海棠种植为主的农林观光项目,这次是专门来考察、洽谈的。
这块足有500亩的土地,以前主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靠天吃饭,没多少收入,可这里地处城乡接合部,放眼几公里外,就是沂水县城的一片楼房。
“这么着有点可惜了。”服务队觉得,他们多次与村“两委”进行沟通协商,在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决定对村东500亩左右耕地进行深度开发,计划在这里打造观光趣游后花园,既带动村民致富,又丰富周边市民生活。
临沂这家公司就是服务队牵针引线“引”来的。为促成合作,服务队已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汽车驶入田间,是一条绵延700米的崭新水泥路,这是服务队来了以后协调建成的,加上刚打的两口水量充足的深水井,让这里具备了非常好的开发条件。
三个多月的工作笔记
已经有200多页
采访第二天一早,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服务队党支部副书记李合洲揉着眼睛,凌晨三点他才把昨天当天的工作笔记整理好,然后发给队长王树山。“当天工作动态实录,不能过夜,到了凌晨发稿很正常。”
这本持续了三个多月的工作笔记已经有200多页,内容详尽扎实。
“到了沂水就是工作时间,没有上下班概念。”省公安厅国内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服务队党支部副书记藏永旺说,这是他们的工作状态,也是工作制度。服务队共10名队员,两周回家一次,轮流休息,他们把沂水当成了第二故乡。
《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制度(试行)》就挂在墙上,记者发现制度详细全面,甚至具体到“讲究与村民打交道的方式方法”。
“我们要以过硬支部标准从严要求,才能给村级组织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服务队将队员分成五组,分别对接一个村。谁对接哪个村,全部标注在服务队集中办公点会议室的展板上。
十个队员来自八个省直部门,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服务队推出了“队员讲堂”。每月举办一期,由队员登台讲授。“我们来自不同部门,经历不同,都需要提高,上讲堂讲得不好让人笑话。”王树山说,这倒逼队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水平。目前,队员讲堂已经开讲三期,为锻炼年轻干部,讲堂从年轻队员开始讲起。
“服务队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基层工作是很大的支持和鼓舞。”沂水县委书记薛峰告诉记者。
1月9日至11日,服务队组成考察团奔赴北京学习、洽谈业务并接受教育,与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座谈交流,就助力红色沂蒙革命老区文化振兴引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合作事宜进行洽谈。在服务队的工作计划中,还有许多事情正在推进之中。
两年时间尽管还长,但他们觉得很紧张,太多事儿要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马云云郭静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