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政新闻眼 | 习近平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看了什么?
5月20日,习近平赴江西考察调研。上午,他到了位于赣州市区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午的行程则集中在了赣州于都县。一周之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主题教育即将开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到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引人关注。
习近平来到万里长征集结出发地
从赣州市往东约一小时车程,就到达了于都县。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也是赣南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
在于都,习近平踏访的第一站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高19.34米,为纪念中央红军1934年10月在此渡河出发而建。碑身的造型像一对帆船,象征着中央红军从此扬帆出征。(央视记者杜曦晨拍摄)
当天,习近平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
随后,习近平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追溯85年前的那一场夜渡
时光倒流85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于都。中央红军为了隐蔽战略意图,避免飞机轰炸,连续多天架设临时浮桥,晚上渡河,早上拆桥,不留痕迹,安全顺利地跨过长征第一渡。30万于都人民共同保守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被一些研究者称赞为奇迹。在于都,《时政新闻眼》采撷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当年,为支持红军渡河,于都河沿岸群众倾尽家中木材,捐出门板、床板甚至棺木的不在少数,最终在约30公里的河段架起了5座横跨600多米宽水面的浮桥。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习近平见了这9位代表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习近平和9位红军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亲切见面。
总书记动情地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
今年99岁的段桂秀老人是目前赣州地区唯一健在的红军烈士遗孀。她的丈夫王金长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在福建作战时牺牲。1953年,苦等多年的段桂秀老人等来了丈夫的烈士证。为了临别时丈夫“等我回来”的一句承诺,老人始终没有改嫁。
今年56岁的袁尚贵是红军后代。他的外公高良铎是少共国际师战士,1933年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牺牲。袁尚贵是长征源合唱团的首任团长。合唱团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职工业余合唱团,成员全都是红军后代。袁尚贵向总书记报告,他们定下了一个目标,到建党100周年时在全国巡演《长征组歌》500场,目前已经巡演了325场。
其他几位红军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属,每一位也都有着难忘的故事。
到访潭头村:最牵挂乡亲过得好不好
今年3月10日,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
5月2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于都县城往东10余公里的梓山镇潭头村。潭头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村,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全村109户贫困户参与蔬菜产业发展,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
总书记走进71岁的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家。
在孙观发家,习近平总书记同一家人和镇、村干部围坐一起话家常。听说孙观发一家去年收入7万多元,家人既有在外打工的,也有在家门口就业的,孩子们照看和上学都有保障,他十分高兴,说只要跟着共产党走,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潭头村的另一件新鲜事,是村里和附近五个村发展起了富硒蔬菜产业园,每年可提供时鲜蔬菜6万吨,产值达3.6亿元。
△从空中感受下八千多亩蔬菜大棚的气势。产业园覆盖当地6个村,总投资12亿元。2017年开工,当年开园,目前已带动周边2800多户农民致富,680多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1.5万元。(央视记者杜曦晨拍摄)
在这个蔬菜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日子会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仍在继续。《时政新闻眼》将为您带来最新的观察和解读。